4月11日晚七点,春秋学社线上举办了《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以下简称《权势转移》)第一次线上主题分享会。本次分享会有幸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线上买球官方网站硕士,365买球官方网站2016届本科生陈兴作为点评嘉宾。分享会由企划部李佳宁主持。
分享会首先由线上买球官方网站2018级本科生李丽琦同学进行主题展示,她主要分享了自己阅读《权势转移》第二章内容的心得。她的分享包括两部分。在第一部分中,她通过对比《中国的现代化》、《危机中的变革:清末政治中的激进与保守》和《党员、党权与党争:1929-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三部著作与《权势转移》中对于晚清废科举兴学堂的论述,指出《权势转移》为科举制的废除提供了多方面的表达。在第二部分“惶恐与出路”中,李丽琦同学依据史料对《权势转移》中有关科举废除后士人心态变化和清廷善后举措的内容进行了分析考证。《权势转移》中清末山西举人刘大鹏的《退想斋日记》体现出内地大部分士人在科举废除后所共有的惶恐和忧虑心态。《政务处奏酌拟举贡生员出路章程》(以下简称《章程》)则从政府角度反映了清廷应对科举废除的具体措施,其内容一方面与《退想斋日记》相互印证,体现了近代社会政治思想的巨大变迁,另一方面也证实刘大鹏的记录不乏主观片面和言过其实的成分。当然,《章程》的具体贯彻实施情况仍然有待商榷。
接下来,陈兴同学概述了《权势转移》的前四章内容,阐明了《权势转移》一书在思想史研究领域的价值和地位,指出该书的主要内容写作于90年代和本世纪初,作者的部分观点在日后的研究中已经得到补充和修正。此外,由于篇幅所限,作者对一些内容的叙述较为简略,但蕴含着丰富的发掘空间,他提醒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有问题意识,不断思考、加深理解并形成自己的认识。
其后,陈兴同学就《权势转移》前四章内容进行分享。他将前四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其内容涉及学战、中体西用和中国社会建立新的崇拜等。作者提到,与蒙古、满族入主中原相比,清末中国士人的文化自信心流失更加强烈,并将这一情况的出现归因于西人的诱导。陈兴同学强调主流政治文化对国家的权利与义务。他指出主流文化在国家繁荣时享受荣耀,在社会危机时承担责任,文化统一性较弱的宋、明两朝尚可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到某一个学派的缺陷,而清朝大一统的文化却导致清廷无从转嫁,使士人意识到中国文化内在的衰败和没落。对于“向西方学习”这一观点,陈兴同学认为,我们要认识到所谓“西方”并不是一个统一体,有着国别派系的差异,也有着新旧之分。同样,近代来华的传教士也不是一个整体。不同时期内“西学”在中国的主导是推动“中体西用”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还需注意到,张之洞的“中体西用”和胡适的“全盘西化”虽然形式有别,但其目的都是为了传播西学和劝服不同观念的人。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其主要内容是以山西举人刘大鹏的角度讲述有关科举废除的内容。在这一部分,陈兴同学主要阐述了内陆文化在近代发展中的典型问题。由于沿海地区新媒体较为发达,史料留存较多,一直都被视为中国近代社会的代表,而广大的中国内陆地区却被忽视和掩盖,留下了许多研究空白,这导致我们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认识有所偏颇。《权势转移》的选材和研究无疑在社会生活层面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第三部分包括第四章,其主要内容是探讨近代知识分子的边缘化和边缘知识分子的兴起。作者在《权势转移》中将士的消失归因于多个原因,而社会阶层出现的空白也使得商人、军人等边缘群体乘机补位,从而逐渐掌握话语权。陈兴同学就此内容提出了不同观点。他认为,不一定是士人的让位使得边缘群体兴起,也可能是社会环境的变化有利于边缘群体的兴起,从而挤占了士人的生存空间,推动了社会权势的转移。
最后,陈兴同学对自己的分享进行了总结。他强调《权势转移》的价值在于提出问题,提供多元的视角供后辈学者讨论研究,从而引发学者们对于中国近代重大命题的研究和反思,推动历史研究的发展。启蒙是《权势转移》的意义所在。
分享结束后,陈兴同学还就同学们提出的有关罗志田先生的行文特点和中国思想史研究的相关思考等问题进行了回答。
会议最后,徐佳炘同学简要总结了本次分享会的内容并提出了自己的感悟。
本次分享会对《权势转移》前四章的内容进行了分享和讨论,提供了许多拓展阅读材料和新的思考角度,对同学们日后的阅读和理解有所帮助。
(春秋学社 薛淑雯)